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协领导

凝心聚力共同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 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专题学习研讨群发言摘登
信息来源:联合日报   发布日期:2024-06-18 08:24  浏览量:

刘永巨(省政协常委、提案委员会主任)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视察时指出:“我们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面对人民期盼,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念兹在兹、操心操劳,在不同场合提到最多的是人民群众,倾注心力最多的也是人民群众,赋予了“人民至上”更为全面、丰富的内涵。人民政协为人民,应坚持“以百姓之心为心”,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履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厚实理论根基,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所在,也是新征程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原动力、出发点。二是坚持问题导向,多谋民生之利。引导政协委员和各参加单位心怀“国之大者”,聚焦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社会保障等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深入调查研究,提出高质量提案,使每一件提案、每一条建议都与时代发展“呼应”,与党政工作“同频”,与人民需求“共振”。三是扛起责任担当,提高工作质效。围绕专题调研、月度协商、常委会会议专题议政、视察监督等课题,以求真务实精神深入基层一线,广泛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找准问题症结,提出务实举措,切实为民分忧解困。四是抓牢自身建设,树立务实作风。在工作思路、内容、方法上体现群众观点、践行群众路线,真正使提出提案和办理提案的过程成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联系团结群众、凝聚共识力量的过程。


刘庆敖(省政协委员,滨州市政协副主席,民进滨州市委主委)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视察时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就是要让人民群众的生活越来越好。生态环境好,老百姓就多了一份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大家要一起动手,共同建设和呵护美好家园”。这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群众的亲切关怀,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历来倡导的人民至上、生态文明思想。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求从党政决策到个人行为,从技术创新到文化理念,都体现出对生态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涉及世界观、价值观、伦理观和发展观的根本变革,其终极目标是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结合我国乃至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在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层面,需要更加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增强公民环保意识,培养负责任的生态行为习惯;二是鼓励科技创新,开发环保技术和产品,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三是注重政策引导,政府部门应制定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调动企业和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如税收优惠、补贴等;四是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相信通过省政协的建议呼吁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省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一定可以朝着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的方向迈进。


侯军(省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情深似海,厚望如山。今年五月再次视察山东考察企业并召开座谈会,我们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之际,对山东提出“定好位、挑大梁”的要求,为我们把航定向,寄予了殷切期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为山东绿色低碳先行区建设指出了重点,把握了核心。

  一、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强化颠覆性创新驱动。传统产业不是包袱,是创新的基石,是重要的财富。要勇于面对传统产业的弊端和问题,加强对重点行业、不同企业在生产工具上的创新性改造,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如加大大型装备改造力度等;要将发展新兴产业与改造传统产业融合作为迭代升级转型发展的重中之重。不少企业面临行业性颠覆,这是市场竞争科技进步的必然趋势。小型企业船小好掉头,大中型企业船大应提前和及时掉头。谁结合得好,谁调整得早,谁就能够基于传统把握时机,精准定向迭代提升;务必对未来产业强化谋划、引导、设计先行,充分利用国家政策,突出区域政策的鲜明导向。

  二、先行区建设要充分体现“先”“行”和“区”。先,要有现代化、未来化的思维方式,立足洞察未来,引领潮流,国际接轨,与众不同;行,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要纳入国家总体规划,谋位置,找重点,注重基础性、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产业循环价值集群和全产业链延伸,注重谋划新兴产业及重大投资模式创新,同时避免低端重复浪费性投入、过度消耗资源的投资。区,绝不是封闭的概念,而是链接国际社会与市场,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完善功能、资源匹配相对集中、效率效益比较优势突出,充分蕴含特色潜质和发展活力的集合。

  三、绿色低碳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核心要义。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大力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推动绿色环保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使向“绿”而行成为一种政治自觉、思想自觉,使向“质”而动赋予向“绿”内涵。产业生态注重绿色,企业产品注意绿质,将绿色低碳的总体布局、区域特色引领、技术赋能、市场调节等作为高质量发展的考量重点,体现立足当下与谋划未来的统一、发展质量和竞争实力的统一、发展效率与效益的统一、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王栩(省政协常委,华能山东发电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作为一名来自能源电力行业的政协委员,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倍感振奋、备受鼓舞,我深刻认识到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是加快我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第一引擎。现结合我省能源电力行业发展,谈几点认识:

  一、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是核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能源电力是集成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诸多变革技术的重要行业,也是我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主阵地。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抓住科技自立自强这个关键,立足国家所需、产业所趋、两链所困、区域所长、企业所能,加快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以技术变革重构发展方式、重塑竞争格局,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

  二、发展新质生产力,产业融合是载体。新质生产力,新在新的科学技术、新的生产方式、新的产业业态。从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到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再到未来产业超前布局,都将对新质生产力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具体到我省能源电力行业,就是需要以推动传统煤电向高可靠、高灵活、低能耗、低排放、多耦合、多功能转型为突破口,以加快培育壮大风电、光伏、核电、储能、抽蓄、地热能等战新产业为重要抓手,以统筹推进氢能、CCUS、海洋能、干热岩、核聚变等未来产业布局为发力点,持续增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澎湃动力和焕新活力,不断推动能源电力行业转型升级,为我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夯实基础。

  三、发展新质生产力,数智赋能是支撑。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数字经济,是新科技革命最活跃、最具活力、最前沿的领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支撑。我省能源电力行业应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全面释放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效能”,围绕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深化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人工智能、区块链、边缘计算等技术与能源电力各领域、各层级的融合,加快全面标准化、深度数字化、高度智能化转型,大幅提升能源电力行业的运行经济性、安全可靠性、系统包容性,建设具有山东特色的新型能源体系、新型电力系统,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提供坚强能源保障。


陈端梅(省政协委员,潍坊市副市长,市工商联主席)

  山东作为经济大省、产业大省,理应进一步充分发挥优势,强化责任担当,在全面培育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方面展现更大作为、作出更大贡献。

  一是应当深刻认识全面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性。新质生产力作为先进生产力的具体体现形式,是科技创新交叉融合突破所产生的根本性成果。所以说,加快发展和全面培育新质生产力,是推动生产力迭代升级、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将带动新经济增长点不断涌现。如,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等等。

  二是应当切实增强加快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紧迫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山东在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新质生产力、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大有可为。这为我们大力推动发展绿色低碳转型,推进绿色环保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此,我们应当有强烈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推进绿色转型、绿色发展中始终走在前列。

  三是应当准确把握全面培育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经济、产业、能源结构的绿色低碳升级,从而形成绿色生产力。这种发展模式不仅有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能,而且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在加快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过程中,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供应链,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推动经济、产业、能源结构的绿色低碳转型升级,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绿色生产力,为加快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提供重要支撑。


丁希滨(省政协常委、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原党委书记)

  山东要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定好位、挑大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村庄规划编制的质量和实效、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等,是关系我省发展的重大事项。一是要坚决扛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责任。山东是农业大省、粮食大省。全省粮食产量连续10年稳定在1100亿斤以上,今年有望再获丰收。但是当前,我省粮食面积空间已经处于紧平衡状态,去年国家启动了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所以必须提高单产增加产能,而提升单产难度很大,种子选育、地力提升、专用装备研发等方面周期长、投入大。因此,需要在“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制”融合推进上持续用力。二是要提高村庄规划编制的质量和实效。从农村发展的现状看,有相当一部分已没有存在的价值,搞好规划编制既可节约资源又能改善农民生活环境,但必须立足自身实际,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搞好规划,循序渐进、边改边建予以推进,绝不能光追求“高、大、上”,没有自身特色,也不能运动式,没有长远考量。三是要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实现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是关键。实践已充分证明,没有自己的产业,光靠政府投入是不可能长久的。在做好特色产业上,要避免同质化问题,同时注意对接市场扩大销路的问题,这样农民致富才有保障。


李宗涛[省政协常委、副秘书长(兼),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九三学社山东省委会专职副主委]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对山东发展的精准把脉定向,为我们做好下步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具体到如何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我认为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是关键所在。一是要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互联互通的交通网络。继续加大投入,完善农村道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确保农村地区与城市之间的物流、人流、信息流能够高效对接。提高农村互联网覆盖率和带宽速度,缩小数字鸿沟,为农村电商、远程教育和医疗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奠定基础。二是要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激发农村土地资源潜力。探索土地承包权、宅基地权利的流转方式,允许农民依法自愿有偿转让土地经营权,促进土地资源的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同时,鼓励城市资本下乡,参与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带动农村产业升级和农民增收。三是要推动产业下乡和劳动力进城双向流动。一方面,政府应出台优惠政策吸引企业投资农村,尤其是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入驻,带动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另一方面,要完善农民工市民化相关政策,保障进城务工人员的就业、教育、医疗等权益,使其能够平稳过渡到城市生活。四是要加强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应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在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方面的平等待遇,通过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减少城乡差距,增强农村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五是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构建完善的政策体系,包括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农村金融改革等,以市场化手段引导资源向农村流动,形成城乡互补、共同繁荣的良好局面。


孙晶(省政协委员,山东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作为省政协委员,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指示,要努力做到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坚持以改革破难题、以开放促发展,敢为人先、勇于创新,凝聚起来,落实下去;切实做到胸怀国之大者,心系万家灯火,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尽助推之力。

  一、牢牢把握时代机遇、山东机遇。近代以来的中国经历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为波澜壮阔、最为广泛深刻的历史巨变。中国式现代化,必将探索出一条四化同步、“五个文明”协调并举,全体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以及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道路。作为北方第一经济大省,山东既具备传统要素中的产业基础、区位交通、人力资本等优势,还有九大比较优势,发展的潜力和空间巨大;守住北方信心,打造北方地区经济重要增长极,进而实现逆袭反超的历史的使命和责任,艰巨而且光荣。

  二、奋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与脑科学、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基因技术、空间科技、量子科技等的快速发展,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已经在全球形成群体性突破新态势,展开一场新工业革命,以新质生产力和与之相适应的新生产关系共同推动人类文明迈向新的更高台阶。山东应牢牢把握战略机遇,定好位、挑大梁,敢于作为,主动对接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借势提出具有国家意义的强省宏观发展战略,把山东发展纳入国家战略重要位置,如积极推进新工业革命、建设新质生产力强省,精心打造重大国际交流合作高能级平台,深入打造制度型开放示范区,实施面向东北亚的新型山东半岛城市群战略,努力成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

  三、建设人文强省,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中华文明发源地之一,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文资源,山东应以人的需求和全面发展为中心,深刻感知并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尊严和权利,对就业、增收、教育、医疗、托幼、养老、住房以及生命财产安全等群众急难愁盼系统谋划,加大对居民端社会保障的有效投入,切实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以实际行动示范人文精神、传递人文关怀,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开放环境,增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这不仅是传统投资边际效益衰竭背景下的有效投资替代,也是保障社会安全,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的需要,更是发展的终极和根本目的。


李新峰(省政协委员,省自主创新促进中心主任)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作为省政协委员,我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调查研究,破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以专业水准和严实作风,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开展好专项民主监督工作,协助我省沿黄地区做好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努力为我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加快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重要讲话精神,我将针对重点领域、重点环节,深入调研,摸清实情,认真开展民主监督,引导和推动相关企业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积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持续推进产业节能降碳增效,强化创新引领,大力推动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推动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应用,为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创新动能;支持数字化赋能绿色低碳转型,协同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为推动我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作为省中小企业服务联合会会长,将充分发挥联合会桥梁纽带和助手作用,在服务中小企业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上下功夫,引导中小企业深化科技创新、强化数字赋能,推动中小企业持续释放活力;在助力中小企业以开放促发展上下功夫,搭建中小企业“走出去”抱团发展平台;在为中小企业解难题、办实事上下功夫,健全完善沟通协商工作机制。有效整合各类优质服务资源,推动全省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助力产业集群、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

  同时,作为中央统战部党外知识分子建言献策专家组科技组成员,将更加积极地献良策、建诤言,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发挥积极作用,加强与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联谊会深度合作,力求促成更多的高层次人才与山东企业“结对子”,以实际行动践行党外知识分子爱国奋斗、与党同心、与时代同行的使命担当。


陈国前(省政协委员,山东建筑大学党委书记)

  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山东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为山东发展把航定向,在山东发展历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事关山东长远发展的一系列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重大问题,赋予了山东在中国式现代化大局中的新使命、新任务,为我们谋划推进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一是要全面领会、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总定位、新要求,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对标党中央具体战略部署,进一步明晰发展方位、锚定发展目标、增强历史主动,全力推动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二是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作为高校要进一步聚焦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发挥学科专业和人才优势,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创新驱动。三是要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切实用好改革关键一招,紧紧扭住教育评价改革这个牛鼻子,完善内部治理体系,推动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持续释放动力活力。四是要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推进,以高水平、有组织的学科布局、科研攻关、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人才培育,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增势赋能。五是要深入贯彻“两创”方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引导高校师生坚定文化自信,自觉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护者、传承者、践行者。


韩绍华(省政协委员,省科技厅重大专项办公室主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山东在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新质生产力、完善现代产业化体系上大有可为”,为抓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科技创新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同时作为科技界的一名委员,更要勇担职责使命,紧紧围绕“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这一主线,坚持把科技创新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结合起来、与产业发展需要结合起来、与地方发展实际结合起来,深入实施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行动,加快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为统筹推进全省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超前布局贡献科技力量。一是聚焦传统产业转型,强化数智技术和绿色技术供给。以重大科技项目为牵引,重点围绕化工、纺织、造纸、食品、机械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需求,支持龙头企业联合上下游优势单位建设创新联合体,解决制约行业创新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加快人工智能、碳捕集与利用等关键技术推广应用,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发展。二是聚焦新兴产业培育,强化技术集成创新和协同攻关。聚焦集成电路、工业母机、钙钛矿、低空经济、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领域,整合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的科技创新力量开展协同攻关,统筹推进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和科技示范工程。三是聚焦未来产业布局,强化前沿性和颠覆性技术突破。聚焦元宇宙、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未来网络、量子科技、深海空天等重点领域,加强未来技术跟踪和预测,组织实施前沿技术攻关项目,从创新源头和技术底层深入开展重大科学问题研究,催生一批重大原创性、引领性成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山东省委员会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1366*768以上分辨率浏览
地址:济南市泉城路73号 邮编:250011    
鲁ICP备05038982号 网站访问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