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协领导

省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围绕“推进现代农业强省建设”协商议政,部分省政协常委、委员和政协参加单位深入调研,认真思考,提出建议 —— 扛牢农业强省建设责任担当
信息来源:联合日报   发布日期:2023-09-26 07:34  浏览量:

坚持守牢安全底线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

九三学社山东省委会:

坚持守牢安全底线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

  为坚定扛牢农业大省责任,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山东力量,建议:

  加强耕地保护,提升耕地质量。实施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行动,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增施有机肥,全面推行测土配方施肥,持续推进盐碱地综合利用,有序推进退化耕地治理。

  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基础设施。持续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建和提升改造力度,加快农田“宜机化”、水肥一体化改造,加强水源保障工程建设、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五小水利”建设。

  多头并进,提升粮食产能。优化农田基础设施、地力提升、土壤治理、良种选育、技术集成、农机装备,提升单产,持续品种选育创新和关键技术集成,实现“藏粮于技”。

  增产和减损两端发力,推进节粮减损。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增产与减损并行,推进粮食全链条节约减损。实施“粮芯计划”,开展“绿色饭店”创建,培育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企业。

  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加快老旧设施改造和提档升级,坚持微改造、精提升,推动设施农业全链条发展,支持培育一批专业化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健全联农带农益农机制。

  加强农资和粮食及重要农产品应急保供体系建设。严格整治种子、农药、化肥等领域行业乱象,强化农产品产地市场应急保供功能,提高紧急调运能力,加强应急预案管理,分区域建立应急保供市场名录。

陈能豪常委:

增强农业生产能力  守牢粮食安全底线

  要端牢端稳中国人的饭碗,守好粮食安全底线,首当其冲要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建议:

  保护耕地,守好粮食安全的根基。守牢山东省11288万亩耕地红线,杜绝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深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推进技术攻关,对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进行开发利用。

  研发良种,守好粮食增产的关键。完善种子产业发展规划,建立类似粮食育种基地的本土品种保护区。建设种业领域创新平台,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着重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

  科技赋能,大力提升粮食产能。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提升农机装备研发应用水平。推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管理体系深度融合。做好面向千家万户的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实现耕种的可视化表达和智慧化管理。

  防灾减灾,保障粮食安全。防灾减灾,就是增产增收。压紧压实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防灾减灾的主体责任,强化农业农村、水利、应急管理、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加强农业防灾减灾应急服务队伍能力建设,提高广大农户防灾减灾意识。确保惠农政策和农业保险落地见效,激励农民科学防灾减灾。


坚持科技自立自强  提升农业科技支撑力

高中强委员:

提升科技支撑力  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加大“底盘”技术研发,开展农业传感器、基因编制、数学模型等“底盘”技术联合攻关,加强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农业的交叉融合。

  加强优异种质创制。针对地方特色品种不断消失,种质资源流失严重,现有种质资源少且利用率低等问题,开展地方种质资源的搜集,加大国内资源引进、鉴定,加强国外种质有效引进。

  注重高端人才引进。出台“招贤纳士”优惠政策,从国内外挖掘高端优秀农业科技人才,鼓励团队整体引进入驻,为团队建设提供资金、项目、平台、政策等全方位支持,着力解决农业科技创新高端人才不足难题。

  强化科技推广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一主多元”农技推广模式,大力实施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组织实施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稳定壮大科技特派员队伍,解决科技成果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完善科研人员评价体系,出台《山东省农业科研人员评价办法》,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传统“四唯”评价科研人员的观念和方法,健全完善农业科研人员评价体系,由市场、用户、产业等来综合评价,特别是注重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于永信委员:

做强“种业芯片”  建设“海上粮仓”

  强化顶层设计,高质量建设水产种业繁育基地。重点打造中国北方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基地、国家级水产原良种繁育基地、水产种业科创中心、全球水产种质引进中转基地,建成一批集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为一体的优势水产苗种生产和养殖示范基地。

  强化创新激励,着力水产优良品种和新品种攻关。增加种质资源保有量,建设高水平种业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创新水产种业人才引进、管理与使用机制,培养和吸引更多优秀水产种业人才;加大种业知识产权保护。

  强化政策扶持,培育壮大水产种业龙头企业。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合共建新型研发机构,探索建立一批商业化育种及推广中心,培养发展水产育种高新技术企业;支持优势水产种业企业做精做专、做强做大,培育水产种业龙头企业。

  强化链条整合,打造水产种业创新创业共同体,集中力量整合布局一批过百万吨、过千亿元产值的水产新品种,引领全产业链转型升级。

  强化行业监管,不断健全水产种业管理体系。建立完善全程可追溯、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严格落实苗种生产许可、疫病防控、质量检测、市场准入等制度,严厉打击无证生产、投喂禁药、滥用添加剂、制售假劣等行为,切实维护好水产种业发展环境。


坚持全环节覆盖  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

霍媛媛委员:

关键环节  分类施策  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

  聚焦农民需求,丰富服务模式。继续强化面向小农户的生产托管服务,让专业人干专业事。注重分类施策、完善服务标准。稳妥推进服务带动型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农业经营主体把干不了、干不好、干了不划算的生产环节托管出来。

  培育服务主体,推动共同发展。提升供销社为农服务能力,探索建设村级供销社,为农村农民提供更加直接便捷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培育重点服务主体。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示范创建活动,总结一批社会化服务主体典型案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支持村集体参与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引领带动更多小农户进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

  整合服务资源,拓宽服务领域。建设区域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促进资源集约节约高效利用。加强关键技术研发,不断提升社会化服务的覆盖率和支撑作用。强化数字赋能,提升服务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强化政策集成,促进健康发展。注重系统推进。抓住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财政补助项目机遇。加大资金支持。通过贴息、补助、奖励等形式,支持服务主体兴建生产服务设施、发展生产基地、扩大生产规模、技术改造升级等。加强人才培养,以农技人员、农经人员、“土专家”“田秀才”为骨干,指导各类服务主体健康发展。

马卫红委员:

项目引领  示范倍增  全域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

  近年来,聊城市探索出了一条引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效衔接的“聊城路径”。

  项目引领,变“零播散种”为“成方连片”。发挥组织“统”的功能,有效整合土地资源。引导农户集中连片接受服务。发挥资金“扩”的效应,率先实现整市推进。通过组织统筹引领和财政资金引导的双重作用,迅速实现了农业社会化服务整市全域推进。发挥宣传“推”的作用,切实营造浓厚氛围。紧紧抓住“三夏”“三秋”生产关键时节,让农业社会化服务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构建体系,变“无序管理”为“规范发展”。制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若干政策措施,规范建立全市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组织名录库。根据农户需求,精准推出不同作业套餐,提供农资直供、生产托管、金融保险等10余种菜单式服务。加强标准制定和合同规范,统一制定服务合同、登记表、承诺书等。

  彰显效益,变“单打独斗”为“全面提升”。经济效益提升,农业生产实现“一降三增”。“一降”即成本降低,“三增”即粮食增产增效、服务主体增收、土地增量增值。社会效益明显,农民种地务工实现“两不误”。生态效益显著,农业发展实现绿色转型。


坚持全产业链升级  增强农业产业发展韧性

杨留星委员:

做大做强山东茶产业

  促进“三茶”融合发展、做大做强优势特色茶产业,建议:

  加强科技创新,推进生态茶园建设。开展茶树优异种质资源保护,建设全省茶树种质资源保护点,加大优异茶树种质资源引进筛选,加快选育山东区域特色明显、抗性显著、适制性强的茶树新品种。建设绿色生态茶园,推广生态茶园低成本越冬技术。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水肥一体等先进技术和茶园害虫“春虫秋防”等绿色防控技术。

  提升智能化水平,推进现代生产体系建设。学习借鉴“浙江茶产业大脑”数据平台,逐步构建“从茶园到茶杯”全链条数字化管理服务模式。建设连续化自动化精制加工生产线,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发展茶叶深加工,提高茶叶资源综合利用率。大力推广协议托管、大户承包流转等集约化经营模式。

  创新消费场景,推进“鲁茶”品牌抱团发展。推广日照绿茶成立臻选联合会,打造“海曲雨青”高端品牌发展模式。以省级“鲁茶”品牌为核心,参加杭州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等国内重要展会和宣传推介活动,办好济南、烟台、日照茶博会等活动。通过网络营销、直播带货、社区商圈等新渠道,打造茶叶新消费场景。

  挖掘文化内涵,推进茶产业融合发展。充分挖掘“灵岩佛家茶文化”等独特的齐鲁茶文化,办好日照绿茶节等茶事活动。依托泰山、崂山等具有天然资源优势的茶叶产区,做好“茶产业+文化+旅游+康养+民俗”等文章,推进茶园景区化、茶产品旅游商品化、茶文化旅游品牌化。

杜玉杰委员:

推动产业链条升级  增强农业发展韧性

  突出产业特色,全力培育壮大链主企业。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特色产业,进一步培育涵盖生产、加工、流通等一体的产业集群。选育农业产业链主龙头企业,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促进主体联合、要素聚合,强化链主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实现多方共赢。

  促进产业融合,着力延伸补齐产业链条。推动产业链条持续向上下游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领域延伸,促进一二三产在融合发展中不断升级和增值。抢跑预制菜等加工业新赛道,建立标准化原料生产基地、优质预制菜企业库。建设现代化农产品冷链仓储物流体系,健全物流配送网络,促进产销有效衔接。

  抢抓产业“风口”,大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农业与旅游、教育、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加速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积极发展智慧农业、定制农业等新业态。围绕农业全产业链上中下游关键环节,加快研发核心技术与产品,推进智慧化、数字化信息技术向农业各领域渗透和应用。

  完善产业标准,强力打造山东农业品牌。加强顶层设计,以产品为主线、全程质量控制为核心,构建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结合产业特色和地方优势,挖掘农产品原产地价值,着力培育农业区域公用品牌,提升我省农产品社会知名度和附加值。


坚持资源利用集约高效  推进农业生态绿色可持续发展

民盟山东省委会:

大力发展农牧融合  科学谋划循环农业

  加强保障支持农牧融合发展的顶层设计。放宽畜牧业用地政策,保障废弃物处理、有机肥加工等环节的土地供应。制定鼓励使用有机肥政策,实行有机肥施用补贴,提升各方积极性。

  建议国家优化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制推进项目。我省可申请先行先试,在畜禽养殖密集区建立粪污集中处理中心,实施专业化管理,借鉴农田水利灌溉渠道的模式,开展畜禽肥水一体化建设。

  引导全社会从解决污染的思维转向资源化利用的思维。建立完善以资源化利用为导向的评价体系,可借鉴日本土地修复的做法,以增施有机肥作为改良土壤的重要途径,对种植者购买有机肥按比例给予一定补贴。

  多部门合作,科学谋划我省种养布局。将种养业布局与国土利用、功能区划、城乡建设等规划衔接起来,科学编制种养业发展规划。引导畜禽养殖中心逐步向粮经饲主产区等种植效益高、土地承载力大的地区转移。开展我省地区土壤地力和载畜量的研究,建立科学的土壤地力和载畜量数据库,及时向社会公开。

  加大科技投入,重点攻克减排型饲料日粮配方、粪污处理高端装备制造等技术难题。研制适应我国不同地区、便于有机肥施用的农业机械装备,提高有机肥还田应用使用的便利性、经济性。

庄乾元常委:

加快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助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强化顶层设计,构建保障体系,指导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方向。

  构建政策保障体系,加快出台“农业循环经济指导意见”等相关政策配套文件。构建资金保障体系,围绕绿色防控、水肥一体等专项,建立财政保障、金融支持和社会资本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为生态循环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创新发展模式,培树特色典型,有效拓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路径。因地制宜,科学谋划,根据区域特色合理布局,推动农业废弃物“五化”综合利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做法,由有关部门加以汇集、给予肯定并宣传推广。探索“国企+民企+合作社”融合模式,搭建合作平台,形成社企共建和共管。结合“百千工程”,把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抓手。聚焦产业延链,培育引进一批废弃物高值化利用企业。

  坚持科技赋能,持续提高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紧盯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关键环节,招引高端技术人才,对四雁人才、高素质农民进行专题培训。鼓励共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围绕循环农业关键技术集成与模式创新联合开展攻关。建立一批科企创新联合体,实行“政府+企业+专家”帮扶模式,建设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示范区,转化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成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山东省委员会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1366*768以上分辨率浏览
地址:济南市泉城路73号 邮编:250011    
鲁ICP备05038982号 网站访问量:
Baidu
map